
一位從藝幾十年的女藝術家,卻以她執筆工描的那種精細緩和慢的情緒,云淡風輕地道出了其作為一個女性藝術家對于藝術的立場:藝術和生活一樣,是一種修行。
林淑然以花鳥畫見長。她用典雅清新的藝術語言,畫出了鮮活動人的南國花鳥,于細小之處透露出蘊含的精神。
林淑然:1978年結業于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原任嶺南畫派紀念館常務副館長。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廣東美術家協會會員、二級美術師。國畫作品曾多次加入國家級、省市級畫展并獲獎。作百家樂真人教學品被***國旅館、廣州美術館等機構珍藏。
出版有《動物畫譜》《林淑然畫選》,作品入編《廣東鳥類彩色畫譜》《保衛野生動物幻燈片》《畫壇伉儷》《現代國畫名家花鳥》等畫冊;比年來,作品的參展場合為:《野百合》入選******角子老虎機技巧方法——廣東省美術作品展覽;《萬玉玲瓏》入選廣東省第四屆中國畫展;《花團錦簇》入選共沐藍天、共創和平——廣東美術慈善創作作品展;《古藤》入選廣東美術大展(‘廣州美協’50年系列紀念活動之一)及兩岸三地嶺南畫派約請展;百家樂 統計《荷花四屏》入選生活——第五屆廣東省中國畫藝術大展 ;《紫云》入選******——廣東省美術作品展覽;《水中仙子》等作品加入***中菲建交34周年——嶺南畫派紀念館赴菲切磋展;《晚荷》人選2024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相惜》入選第三屆全國中國畫展;《春歌》入選紀刮刮樂新手規則念中國革新開放3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林淑然的花鳥畫工整憨實、明麗端莊,不以險怪奇崛示人,不追潮逐浪、立異標新,不作書生狀,不作古代人狀,不作洋人狀,布衣荊釵,素面朝天,顯其本色,于平淡自然之中,有一種令人愉悅的和平與安穩。對于在當代社會的城市塵囂之中艱苦度日的人們,她的畫作能熨平魂魄的皺褶和不安,讓人舒緩身心的壓力和疲勞,猶如一泓清泉,令人神清氣爽。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畫家喜繪嶺南的田園風物,傾心于絢麗春花、靜美秋葉、艷陽雞髻、雨后碧荷、舊竹新篁。瓜棚豆架,取精用宏,平常花卉,隨手拈來均成妙諦。畫面透明玲瓏,匠心獨運而不著斧鑿陳跡。女性畫家的精緻敏感的優勢,在林淑然的畫作中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林淑然的花鳥畫以工筆為多,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筆線勾畫,勁利柔韌,又以沒骨之法糅入,墨色淋漓,渲染有致,色不礙墨,墨不礙色,相輔而相成,更顯靈動活躍的天氣。丹青難寫是精神,工整之畫多拘于形似,徒以表面炫人眼目,容易畫得疲弱萎靡,了無氣憤、寫意之畫往往一味叫囂,蕭瑟如牖下之風,雖紙上飛躍,實在囊中羞澀,力量不濟。
林淑然少畫寫意,偶有所作,常以不稱意而隨手毀棄。看她幾張手稿,筆墨蒼潤,用色、用墨的干濕濃淡俱有佳處。畫家知白守黑,知雄守雌,將寫意的趣味和精神融入工筆花鳥畫之中,自成一格,別開生面。
畫有畫技,有畫藝,有畫道、技進而藝,藝進而道,方能實至而名歸。否則焚膏繼晷,兀兀窮年,又有何種補益?古代人曰:意在筆先,趣在法外,作畫不但是描摹物象,當畫外有話,畫外有意。畫之外別有事在,運彩 電腦版方能知畫藝。
繪畫能抒發畫家的心境,先有畫意,乃能作畫,表現主觀意緒,不為筆墨所限,這樣才有創作的靈感,作品才有動人的法外之趣。無心境表現的畫,猶如喪失魂魄的軀殼。林淑然的花鳥畫,來自她美術院校接納的嚴格培訓,來自她的手不掇筆的勤奮寫生,更來自她對天地萬物和天然生命的深切感悟。
林淑然的花鳥畫致力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她的畫駐足于現實,歸結于夢想,探造化之精微,游心神于象外,入乎其內而出乎其外,將寫境與造境結合在一起,或以我觀物,或以物觀物,畫至以物觀物的境界,則無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物我兩忘,天然的生命與人的生命合而為一。
藝進而為道,繪畫成為修養養性、體悟宇宙人生的一種獨特方式。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道無處不在,道在天然世界,在現實生活,在平常花鳥之中,在凡夫俗子的頭腦內心之中。欣賞林淑然的花鳥畫,不僅看到藝術的巧奪天工,更能感悟到天地萬物的莊重美好,感悟到畫家筆下的花鳥草蟲就是整個的宇宙世界。
畫如其人,繪畫能展露畫家的氣質和心性,展現畫家的心靈本性和生命氣力。林淑然為人磊落灑脫、雍容大度,如霽月光風,于平淡之中自有慷慨的氣概。林淑然的花鳥畫,由細致現曠達,從秀美致壯闊,以柔韌見雄強,于細小處見精神,可謂生香真色,格調不凡。嶺南風物絢麗多姿,嶺南花鳥畫爭奇斗艷,林淑然的花鳥畫一枝獨秀,如芳芷,如香蘭,悄然開放,為嶺南畫苑增添了一道亮麗喜人的風景。
(陳瑞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