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的開篇聚焦藝術中的身體。作為藝術史中最為經典的描畫對象之一,身體一方面被賦予審盛情義,另一方面為藝術家提供表白自我經驗與個人意識的前言。從克里斯蒂娜·夸爾斯、張子飄對肉身性的思辨,到范加、海蒂·布赫對生態女性主義的材料性實踐,再到安東尼奧·奧巴、澤·帕里托對影像遺產的回溯,展覽第一部門中的作品審閱了文化與社會建構之下流轉的身體與地位概念,以及種族、性別相互交織形成復雜地位的方式。這些作品會合展示了差異歷史期間、相異文化底細的藝術家對身體的刻畫與想象,為有關地位的商量提供視覺參考。
身體是溝通我們的思想和外部世界的重要前言。負載著欲望和空想,身體是概念和夢想的用具,將我們帶入無窮的理想視覺圖景中。跟著空想繪畫在前二戰時代的出現,故事和夢幻繪畫空間逐步成為藝術家慣用的特殊表白方式。與同一時代盛行的超現實主義相似,關于空想、神話和虛構的藝術作品抵擋理性思維——這些作品并非完全駐足于現實——它們懸于空氣之中,在夢幻和鏡子之間,在信仰和謎團之間。本展覽呈現了五件創作于2024年前后的藝術作品。從定制顏料、染色織物、手工刺繡到硅管、漿果汁和梔子花種子,藝術家們將手工藝品、生物體和生物材料變幻成為精美的作品,賦予充盈的想象空間。
科技的更迭將人類社會發展歷程切割成了片斷,時空的跨度在專業纏繞下逐步縮攏卷曲。展覽中的作品亦定格了差異時空下跳動的科技想象敘事:衰微仿生人與寄生植物在后人類世的膠葛、貝塞爾曲線算法演變而成的人網上老虎機種類體弧線形態、通往奇幻世界的童年迴旋滑梯,以及火星上的未知社交形態。時空裂縫在此得以重疊——這些烏托邦式的社群網絡實現了海德格爾去遠化的生存模態,約請觀眾一同暢想人類缺席后的末日世界中,生物間異質流動時產生的情感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