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現場完整且深刻的展示著在歷史與現實夾縫中弘大且懦弱的人性氣力、女性氣力。展廳中獨立吊掛著的半透徹《博格》,泛著珍珠質地若隱若現的光澤,仿佛是一個夢幻的進口,連結著夢想藍圖彼岸,把我們帶入海蒂·布赫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回首展海蒂·布赫:皮囊之上的現場。
海蒂·布赫:皮囊之上展覽開幕現場,紅磚美術館,2024年
作為20世紀最主要且被主流藝術史敘事忽視的前衛藝術家海蒂·布赫(Hei Bucher,1926-1993)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回首展海蒂·布赫:皮囊之上,由閆士杰策展,閆子幫助策展。海蒂·布赫以對乳膠的創新性運用,以及試探身體與其周圍的物理界線而聞名。布赫的皮膚空間既是一種歷史留存也是一種象征意義上的蛻皮,其指出了人類與其身體及過去的復雜關系。布赫的藝術創作根植于家庭、文化與建筑的歷史,同時與公私空間的界限、女性氣質和身體等課題緊密相連——空間是外殼,是肌膚
海蒂·布赫,1926年生于瑞士溫特圖爾,1993年卒于瑞士布倫嫩
此次展覽得到了瑞士駐華大使館、海蒂·布赫藝術家遺產、韓國藝術善載中央(Art Sonje Center)的大力支援。瑞士駐華大使白瑞誼(Jürg Burri)對瑞士藝術家海蒂·布赫的展覽能夠來到北京展出感覺欣慰,極度榮幸能夠支援由這樣一位女性去創新的展覽!她那時所處的時代,瑞士仍然是一個父權之下的國家,她在所生活的境遇中掙扎著發出聲音,去創作藝術;盡管如此(艱難),她的藝術極度了不得!他表示,當我們能夠有時機看到這些作品,以及這個展覽的布展及展示方式,是如此令人震驚。
圖片由紅磚美術館提供
當我成為藝術家后,我加倍深刻地激賞于我母親的作品,越來越懂得成為一位藝術家到底意味著什麼。她的兒子梅奧·布赫(Mayo Bucher)在發表會上這樣說。早在1978年,因迭戈·布赫(Indigo Bucher)在一次家庭私下交談中問母親, 為什麼要去做藝術?當年17歲的兒子不能懂得布赫為什麼要對她自己父親的書房進行剝皮,作為她的兒子,我也會有一些極度天然的懷疑,這麼做真的有意義嗎?這樣做到底是不是誠懇的?
圖片由紅磚美術館提供
這不是一種算計。我做這些事……沒有回報,可能很危險、很傻、很愚蠢,但我必要要做!布赫這樣答覆, 我想我已經走了很長很長的路了……這很難……
紅磚美術館資深研究員喬納斯·斯坦普(Jonas Stampe)指出,今日,當我們進行回首的時候可以發明,海蒂·布赫的藝術遺產已經產生了一種極度獨特的審美遠見,陰礙了很多后世的藝術家。
圖片由紅磚美術館提供
策展人閆士杰將布赫連續不斷制作的剝皮作品稱為皮囊的魂魄之舞,皮囊是布赫制造的一個化身。《軀殼》是她走向自我解放之路的第一站,從對家宅祖屋剝皮開始,她試圖沖破那個時代父權的、文化規訓的監禁;牢獄蛻殼是她從私領域進入公領域的出發點,在癔癥研究的神經病院解讀知識生產的盡力暗碼;在曾經被納粹關押婦女兒童的旅店剝皮以對立歷史遺忘。布赫從私家空間逐步進入具有團體歷史影像的公眾場域。‘皮囊’是她制造的一個化身。
回首海蒂·布赫的藝術生涯,她真正的出發點要追溯到1972年,在洛杉磯威尼斯海灘上展出的《軀殼》,該作品和《包裹》是海蒂·布赫與丈夫卡爾·布赫合作數年后的首個獨立作品系列,延續了曾在曼哈頓陌頭行走的登陸(Landings to Wear)將靜態雕塑轉化為動態可穿著的三維雕塑概念。此時,正值美國第二波女權主義運動風起云涌的期間,朱迪·芝加哥與米里亞姆·沙皮羅在洛杉磯創立了女性主義藝術項目女性之家 (Woman House),海蒂·布赫以會員地位積極為女性之家提供支援,還加入了一次展覽。毫無問題,海蒂·布赫在洛杉磯那段時間,為之后的藝術創作打下了根基。
海蒂·布赫,《場中投注 運彩包裹》活動的攝影紀實,加利福尼亞好萊塢山,1972
海蒂·布赫的影片《軀殼》劇照,威尼斯海灘,加利福尼亞,1972,由海蒂·布赫遺產提供
20世紀70年六合彩玩法教學月開始,布赫便通過乳膠與珍珠母的融合物對衣服進行防腐處理,將其作為時代的歷史文物來保留,并創新了一種在顏色與質感上都十分相近皮膚的外觀。起初,布赫利用睡袍、連褲襪等女性服裝作為對她在童年和青少年期間履歷的嚴格性別限制的批判性回應。70年月末,布赫開始將她標志性的乳膠前言用于家居物品與空間的外觀,將女性衣裝與這些被認定的女性空間同等看待。布赫會等乳膠融合劑硬化后將其剝離,從而得到一層半透徹的皮,其上有建筑物上的涂料、銹跡、塵土,以及各種微小的細節與印記。在之后的幾年中,布赫以她過去的家庭空間——溫特圖爾的祖屋、父母屋子中的書房、蘇黎世的工作室——為根基創作了幾件主要的作品。
海蒂·布赫,《圍裙》,1974
織物、乳膠、泡沫、薄紗、肥皂和珍珠母顏料,150 x 119 cm
© 海蒂·布赫遺產。由藝術家和立木畫廊(紐約、香港、首爾和倫敦)提供。
海蒂·布赫,《無題》,1980’s
織物、膠、珍珠母,264 x 137 cm
© 海蒂·布赫遺產。由藝術家和立木畫廊(紐約、香港、首爾和倫敦)提供。
布赫發現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想法,用乳膠把空間內部如皮膚一般直接撕下來,這種蛻皮行為被她稱之為變形。這一期間,布赫還將舊衣物用乳膠和貝殼的融合物進行防腐處理,在作品外觀制造出一種在顏色和質地上都與皮膚接近的質感,這些乳膠作品有著濃厚的女性元素:枕頭、被子,甚至內衣和襪子等,不僅逮捕了衣物的褶皺和折痕,還逮捕了物品所有者的個人史。
海蒂·布赫,《小門》(貝爾維尤療養院,克羅伊茨林根),1988
紗布、魚膠和乳膠,340 x 455 cm
© 海蒂·布赫遺產。由藝術家和立木畫廊(紐約、香港、首爾和倫敦)提供。
1973年,布赫從洛杉磯回到1971年女性才剛爭取到選舉權的瑞士,與丈夫因創作理念分歧離婚后,她在蘇黎世租了一個地下無窗的冷藏室,把曾經的肉鋪變成了工作室。工作室《博格》( Borg)標志著她以一個藝術家的地位開始獨立創作,而不是誰的老婆或女兒,在這個”安全”和自我發明的場所,開啟了她最具首創性的創作。博格》(1976)是海蒂·布赫第一件剝皮作品。
海蒂·布赫,《博格》,1976
乳膠、織物、珍珠母顏料和竹子,230 x 350 x 100 cm
空間是殼,是皮膚。一層一層剝下來,丟棄它:壓抑的、被忽視的、糟蹋的、失去的、沉沒的、扁平的、冷落的、倒置的、稀釋的、被遺忘的、被毒害的、遭受傷害的。
海蒂·布赫所創作的每個空間都被她展示為半透徹的、幽靈般的樣子,宛如一種可視的回憶,出于乳膠材料懦弱的特性,會跟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形、褪色。這一系列乳膠的剝皮被吊掛呈現時,既宏偉又懦弱,如同在仿照它們誕生的過程:將乳膠從建筑空間中剝離的過程既需要巨大的氣力,也需要微妙的巧勁。在之后的創作中,布赫將她的實踐拓展至了公眾空間,如瑞士的賓館、政府辦公室與心理衛生機構等。如今,她的作品可在留存下來的素描、雕塑和殘片中看到,它們也存在于用于紀實甚至是創作乳膠作品的照片與記憶之中。
繼首個空間剝皮作品《博格》(1976年)后,海蒂·布赫開始了一系列私領域相關的建筑剝皮,如父親的《紳士書房》(1978年),1980年開啟的祖宅剝皮系列,對家庭中的盡力關系進行了加倍深入的試探。布赫以為,她所棲身和與之互動的建筑空間不僅是磚頭和水泥,也是一種性別化的影像和經驗的容器。跟著房間里過去的陳跡被清理干凈,剝皮行動也意味著對父權制家庭結構的中職運彩賠率想象性剝離,過程中體力的消耗也被她視為精神上的解放。
海蒂·布赫在為《紳士書房》蛻皮,1978
由海蒂·布赫遺產提供
攝影:Hans Peter Siffert
海蒂·布赫,《賓斯旺格醫生的診室》(貝爾維尤療養院,克羅伊茨林根),1988
紗布、魚膠和乳膠,360 x 525 x 525 cm
© 海蒂·布赫遺產。由藝術家和立木畫廊(紐約、香港、首爾和倫敦)提供。
1988年,布赫參觀了位于克羅伊茨林根的康斯坦茨湖鄰近廢棄了的貝爾維尤療養院,經營者賓斯旺格家屬已持續四代從事精神科醫生的工作。賓斯旺格角子老虎機玩法演示醫生與精神解析學派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合作并出版了《癔癥研究》一書(癔癥 即歇斯底里hysteria,意思是子宮)。整個20世紀初,神經病學家都以女性的生物學特征為根基來辯白癔癥,很多女性患者的人權因此遭受侵害。策展助理閆子將漂浮著的《賓斯旺格醫生的診室》形容為魂魄一樣的軀殼,像是一種懺悔,一種儀式的遐想,為無數在此受毒害的女性祭奠紀念,把這里的影像揭破和呈現出來,也將它們從過去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布赫的低吟在上空回蕩,將此次展覽推向最激情。
海蒂·布赫在克運彩世足賠率表羅伊茨林根的療養院對小玻璃門進行乳膠剝皮
展覽的終章,我們來到布赫于1992年在蘭薩羅特島完工的她生命最后的杰作《生死》;對面《飛行的住宅之皮》(1981)飄向遠方,正如布赫自己所說:它必要飛!必要離開,遠離現實。現實是什麼?1973年遠離了美國前衛藝術的中央舞臺回到故土的布赫,固然在觀念與意識上一直處于時代先鋒,但身處瑞士守舊、復雜的社會環境,陷入歷史與現實夾縫中的布赫獨立抗爭著。
1983年,57歲的海蒂·布赫第一次登上西班牙的蘭薩羅特島(Lanzarote),這個位于大西洋上的火山島,大片白色的火山巖漿和火山灰一望無際——令人沉浸的源泉和對原始與天然的信仰,這里成為她尋找靈感的場所。1992年,她創作了最后一件作品《生死》(La va el muerte),由一棵舊樹干制成的櫥柜,里面兩個郵袋,裝滿了火山灰,上面的袋子寫著生命,下面的袋子寫著逝去,落款HB。
海蒂·布赫,《生命與逝去》,1992
帶門和架子的樹干,2個裝滿熔巖灰的棉袋,100 x 48 x 46 cm
© 海蒂·布赫遺產。由藝術家和立木畫廊(紐約、香港、首爾和倫敦)提供。
海蒂·布赫的作品履歷了時代的洗禮,終于出目前藝術的視界,并且一直連續生長著,滲入在綿延之中它們如同一個又一個充實能量的化石,陳說著一個時代的影像與形跡,將人們的認知轉向物質之上的深層寓意。
關于展覽
展覽名稱:海蒂·布赫:皮囊之上 Hei Bucher Beyond the Skins
策展人:閆士杰Curator Yan Shijie
策展助理:閆子Curatorial Assistant Yan Zi
展覽日期:2024年8月5日至10月8日Dates August 5 – October 8, 2024
主辦:紅磚美術館Organised by Red Brick Art Museum
支援 海蒂·布赫藝術家遺產,藝術善載中央,瑞士駐華大使館 Supported by The Estate of Hei Bucher, Art Sonje Center, Embassy of Sitzerland in China
海蒂·布赫:皮囊之上展覽開幕現場,紅磚美術館,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