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300指數上漲18.23%。

姑且不論成立時間早晚,也不去考究各家FOF對標的銷售標準,僅以成立以來收益而論,現階段超過滬深300指數這一漲幅的商品依然有232只,占比25.44%。 由此可見,FOF在國內問世八年來,雖然有局部商品被清盤,但作為一個新的理財商品,整體收益還是不負眾望。

今年以來,FOF共同基金的理財收益與新品發行水漲船高。 這種大回血的背后,除了權利業界走強外,理財工具越來越完善也是重要理由。比如,30年國債ETF、黃金ETF,去年都得到較高收益率,這證據銷售彈性不只僅局限于權利,也可以消息來源于多財產。 現階段,多財產配置正成為業內共識。

比如,一家外資共同基金最新發行的FOF共同基金,理財于權利類財產合計占共同基金財產的比例不超過30%;除權利類財產外,還可靈活配置公募REITs、產品共同基金、ODII共同基金和中國香港互認共同基金等品種。 無獨有偶。

華南某FOF共同基金經理也表示:以往我們更多是在股和債之間輪動,體現不出多財產配置的優勢。后來在團隊合中逐步提高了美元債、港股共同基金,不只適當拓展了收益消息來源,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財產類別,提升了團隊合的回撤控制能力。

一位業內人士直言,FOF共同基金現階段的多財產配置是被業界逼出來的,是為了應對過去理財中出現的痛點。比如過度追求相對排名漠視絕對收益;在缺乏向上‘貝塔’的業界環境中,一旦主動權利共同基金整體展示不佳,FOF銷售就啞火。 對于FOF共同基金的將來,業內人士廣泛看好,越來越多的共同基金企業開始布局。

某知名共同基金評價核心的一位高級研究師覺得,共同基金不斷入局,一方面源自FOF能夠協助理財者降低危險,實現財產改善配置;另一層面 來自政策大力度支持,如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開展,養老FOF的Y份額納入個人養老金商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