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能天才達芬奇(上)
進入16世紀后,佛羅倫薩在激烈的社會動蕩中日漸衰落,意大利的政治、文化中央也轉向羅馬、米蘭和威尼斯,出現了文藝復興美術的高度繁華和壯盛局面。從基本上說,這個期間的藝術輝煌,是文藝復興運動深入發展的必定結局。當然,社會環境的某些變化也為藝術的繁華提供了有利的前提。首要,由于佛羅倫薩的衰落,羅馬教皇的盡力得以提高,便廣攬人才、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很多知名藝術家應召而至,介入了梵蒂岡宮殿的建造。
其次,考古學和天然科學的重大發明,打開了人們的眼界,堅持了人們的科學信念,產生了巨大的創作高潮。例如1今彩539彩券複式投注479年發明的古希臘塑像”阿波羅”,1506年出土的”勞孔”,1546年發明的”公牛”等等。
這些作品的程度之高令羅馬藝術家驚喜不已,而”太陽中央說”的確立加倍堅持了反抗神學的信念。
最后,行會制度的變化也是一個主要因素。中世紀以來,手工業行會自發地把工匠們組織在一起,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行會機構。當時,雕刻家、建筑師、石匠和瓦匠屬于同一個行會;畫家則屬于醫生和配藥師的行會,因而他們都掌握剖解學的知識,但也容易抑制藝術家個性的發展。到了16世紀,由于貴族的提倡,行會制度被獨立的個人作坊所取代,藝術(來歷于行會,原意指手藝、技能)才獨立出來,藝術家的身份也大為提高。行會雖依然存在,但已約束不了藝術作坊的發展。在貴族資助下的個人作坊,為藝術家提供了安身立業之所,會合了達芬奇、米豁達基羅、拉斐爾等無與倫比的藝術大師。
“文藝復興三杰”的功績,標志著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進入了成熟期間。他們在全面結算古典美術和15世紀以來的藝術成績的根基上,把親自的美術創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達芬奇簡直是一位”萬能天才”。他的畫作博大精深、富于哲理,擅長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人物情誼精緻入微;米豁達基羅稱得上是”全能的美術”家,其作品雄渾奔放、宏偉強勁,充實奮進的高潮,繪畫也具有雕塑感,被譽為”市民英勇的創新者”;拉斐爾的畫作秀美、典雅、和平,形象完滿,藝術史稱他為”畫圣”,但思想性較為減色。對于3位巨匠的藝術特色,吳澤義先生進行了精辟的解析,他說:”有一位美術史家對三位藝術巨匠的藝術特色作了一個生動形象的比方,他說:”假如把達芬奇的藝術比作不可知的海底的深度,米豁達基羅的作品則是高山的峻嶺。與此相比較,拉斐爾的畫,不是可以說象是廣闊展開的免費 百家樂 預測 軟體明朗的原野嗎?”……總之,這三位藝術大師的藝術特點,按達芬奇、米豁達基羅和拉斐爾次序,可以概括為精深、宏偉、秀麗六個大字。”
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年),出生在佛羅倫薩鄰近亞諾河畔的芬奇鎮,父親是一位律師。大概在14歲那年,芬奇一家遷居佛羅倫薩,少年芬奇也被知名的藝術家委羅基奧收為門生。1472年,年僅20歲的達芬奇便以高超的繪畫才能參加了佛羅倫薩畫家行會,但仍留在教師身邊作助手。在創作《約翰為基督洗禮》的畫作中,芬奇取代教師畫了一個小天使,由于過份了教師畫的其他所有人物,竟使知名的老藝術家從此拋卻畫筆而專事雕塑。芬奇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在吸取美術的同時還如醉如癡地拓荒其他知識領域。他觀測天體,在筆記上寫下了”太陽是不動的”判定,幾乎與哥白尼(1473-1543年)同時發明了”太陽中央說”,敢與”神造日月,使之繞地而行”的圣經相對立;他無視宗教的禁律,親手剖解過30多具尸體,并首次發明了胎兒在母體中的生長過程;他觀測大氣,發明空氣有可見的厚度,因而創新了繪畫上的”空氣遠近法”;他觀測山石樹林并畫出細緻的圖片,而這些圖片都是藝術性很強的素描;他觀測光與色,第一次發明了陰影中的色彩結構,并且發明由于物體的相互反射,沒有一件物體能夠完全展現本來的顏色;他從小就養成了耐勞鉆研、獨立思索的習慣,對數學表現出特有的才思;他喜愛吹笛子,制作樂器,能夠作詞作曲,自彈自唱,對戲劇也很在行;他擅長各種體育運動,體格健壯,而且是一位英氣勃勃的美男子;他有超常的影像力,能言善辨、談吐風趣,在爭辯中旁征博引,常常口占作詩,為人傾倒;他的左右手都能寫字作畫,很多手稿都是用左手自右反寫玩運彩世界盃攻略而成。他在天然科學方面的杰出功勞,更是令人驚嘆。前蘇聯藝術史家拉扎列夫寫道:”列奧納多的科學思想的范圍真是無窮的。他同時勝利地從事剖解學、生理學、動物學、生物學、植物學、地質學、地理學、地形丈量學、宇宙學、純粹機器學、水力學、液體機器學、海洋學、聲學、光學、熱學、物理學、天文學、數學和一切種類的專業,包含有機器工程、機器制造和飛翔機械。”還有”他發現卷繩子的車床,紡車,剪呢絨的機械,鉆孔的器械,擂顏色用的圓錐形磨,臥式的渦輪,滑車和各式各樣的絞車、旋盤、制造木筒的機械,刻銼刀斑紋、鋸齒和切削螺絲用的機械,軋金和貨幣的模子器,上部活動的特種風車,浚渫機,獨輪車,降落傘,潛水的設施和救命帶;他設計竹蜻蜓式飛機和飛翔機;他研究清除港口的特種想法和擬制凸形凹形的鏡子和螺旋起水器的各種應用想法。”在玩運彩是什麼水利專業方面,他設計和改建了運河灌溉系統,如設計開鑿運河、改動河道、改善土壤、建筑水庫、水閘、攔水壩以及利用水作為動力的設想等等。在軍事方面,他設計過云梯、攻城戰器、野炮、臼炮、駑槍、撒彈炮、裝甲車和戰艦等。加倍可貴的是,同時代的人稱贊他道德高尚、舉止溫雅,胸懷坦蕩、膽略過人,吳澤義先生引文贊嘆道:”上天有時將美麗、優美、才能賦予一人之身,他之所為,無不超群絕寰,顯出他的天才來自上蒼而非人間之功,達芬奇正是如此。”他無愧于”巨人”的稱號,體現出新興資產階層勇敢進取的精神和氣力。
對于不懈追求的芬奇來說,他的創新無異于生命。但是,那時的統治者正熱衷于爭權和獵奇,那些偉大的研究成績基本得不到珍視,這就加倍加重了芬奇那顆”報國無門”的赤誠之心。他只得懷著希冀的心情從佛羅倫薩來到米蘭,此后再回到佛羅倫薩,數年后,又流落到米蘭,最后來到羅馬。可是,羅馬天主教運彩 經典賽 賠率會把他的科學指為”妖術”予以排擠,使他難以存身。這時,他遭受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的特邀,便來到了巴黎供職宮廷畫家,不久即客死異邦。因而,芬奇繪畫創作可分為三個期間,一是1466年至1481年的第一佛羅倫薩期間,二是1482年至1505年的第一米蘭和第二佛羅倫薩期間;三是1506年至1513年的米蘭期間。
達芬奇從少年時代起就生活在佛羅倫薩,這里是文藝復興的搖籃,他長期接納人文主義思想的陰礙和現實主義藝術的熏陶,終于成為一名反封建的堅強志士和杰出的藝術家。他以為人是最神圣的生命,人體是天然中最美的對象。他在筆記中寫道:”誰輕慢生命,誰就不配有生命。”因此,他的畫作老是著眼于世俗生活,歌頌人的幸福與大天然的美,縱然是宗教題材的人物也是現實人生真實生動的寫照,展現出高貴、健美的品質。
在第一佛羅倫薩期間,達芬奇在1473年創作了風景素描繪《亞諾風景》,1474年作有《德賓西》肖像,同年還完工了《受胎示知》,大概在1476年,在教師委羅基奧的《約翰為基督洗禮》上畫了一個天使,1478至1480年創作了《圣哲保羅》宗教畫,1481年創作巨型祭壇畫《博士來朝》,1478至1479年完工了《持花圣母》。這些作品已表露出富有詩意和思想深刻的特點,畫家開始借助動作、手勢、姿態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但在光和影的處理上,還沒有完全成熟。由于達芬奇加入了反對美第奇家屬的政治斗爭;因而遭到貴族的仇視,他不得不離開家鄉,到米蘭去尋找出路。
公元1482年,達芬奇以軍事工程師和畫家的雙重地位來到米蘭,為洛多維柯斯福查大公服務達17年之久,在科學研究和藝術創作上都獲得了豐碩的成績。
剛到米蘭,達芬奇就為公爵之父法蘭西斯柯斯福查制作了騎馬銅像。泥塑模子高達8米,需銅80噸,由於缺少青銅而沒有鑄成。但雄偉、高貴的雕像在那時已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觀”。《巖間圣母》作于1483至1486年,現藏巴黎魯佛爾博物館。畫長198厘米,寬123厘米。這是接納重托制作的一幅祭壇畫,但畫家卻把圣母瑪利亞、耶酥、約翰和天使置于巖洞之中,著力歌頌人生美好和大天然的富麗。在表現手法上,群像是依照等腰三角形的構圖原則來處理的。
達芬奇把構圖看作是構思的鑰匙,他發展和豐富了傳統的金字塔構圖法,為米豁達基羅、拉斐爾等后輩畫家提供了范例。
《巖間圣母》原來是一幅借用宗教題材表現人文主義精神的杰作,但卻遭到修道院的非難。他們以人物沒有圣光、十字架和神翼為借口而謝絕付款,迫使芬奇打了好長年的官司。后來,他對修道院作了讓步,于1505年至1508年又重畫一幅,加上了光圈、十字架和天使的翅膀,這就背離了原作的創作動機,藝術功能也暗然失色了。
此后,達芬奇在1490年創作了《哺乳圣母》,肖像畫《撫貂的婦女》,《拉貝爾弗羅尼艾》、《音樂家》和《少女》等。1495年至1498年,又應米蘭大公斯福查明的委托,創作了壁畫《最后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