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五年,小罐茶創始人杜國楹帶來了大師作事件遲來的道歉。 曾經的網紅小罐茶,定價每罐50塊、每斤超過6000元,年銷量一度高達20億。在廣告中,小罐茶更是號稱由八位國寶級制茶大師所做。 但有網友給小罐茶算了一筆賬,相當于每位大師平均每天要炒1466斤茶葉,做220斤凈茶。
頂尖的茶娘一天才炒40斤,小罐茶大師累不累?對此質疑,小罐茶曾一度作出辯解,稱此作非彼做。而在最近的刊登會上,杜國楹首次為利用大師作的宣傳鄭重道歉,表示這給局部消費者帶來了誤解和困擾。 誰曾想突如其來的道歉,卻引發了全新的質疑,稱其要炒冷飯或是打造全新的行銷概念。
在刊登會前些日子,杜國楹與司馬南的現場直播對話,就曾引發質疑,網友對小罐茶與司馬南的合作表示不滿,覺得這種合作 會引起小罐茶的牌子信任危機。 更有網友表示,由於杜國楹與司馬南的現場直播,他們決定不再購買小罐茶。 于2025年推出的小罐茶被杜國楹視作是人生最后一個創業專案。
杜國楹表示,作為一個70后,需要承前啟后。 在決定做茶之際,杜國楹選擇了行銷空間更大的大師茶,小罐茶對外宣稱,花了3年多的時間,找到了8位制茶大師,借助8位泰斗級制茶大師的智慧和技藝,化繁為簡。
為了提升小罐茶的檔次,杜國楹邀請日本造型師神原秀夫引領茶界罐裝革命,邀請蘋果御用造型師Tim Kobe做線下體驗店設計。 如此一套行銷方案下來,小罐茶順勢與高階社會地位、品味和境界掛上了鉤。定價上也瞄準了高端商品帶,一罐小罐茶4克,10罐裝賣500元,折合6250元一斤。
2025年,小罐茶的零售額達20億元。但隨之而來的是業界的質疑。有網友給小罐茶算了一筆賬,8位制茶大師手工制作,一個大師一年炒制了2.5億的茶,假設全年無休,平均下來,一個大師每天炒出220斤凈茶、頂尖的茶娘一天才炒40斤,小罐茶大師累不累?
小罐茶的大師們除了炒茶之外,還是小罐茶食材供應方的高管,再次引發了小罐茶 大師作廣告的準確性。 對此,小罐茶官方出來回應,大師作指的是代表大師技藝的作品,并非大師手工去炒茶。隨后更是將該廣告語改為8位制茶大師,敬你一杯中國好茶。
6月25日,小罐茶創始人杜國楹在企業12周年慶典上,就大師作廣告引發的爭議向公眾致歉,‘大師作’是作品的‘作’,不是動詞的‘做’,雖然我們宣傳一直是這樣,但還是給大家導致了非常大的誤導。假如‘大師作’對你導致了誤導,我表示深深的歉意。
杜國楹表示,小罐茶將不再著重大師作的廣告,而是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商品本身的品質提升和服務改善上。除了道歉之外,他還宣布將小罐茶這些年結合非遺大師制茶經驗的135項制茶技術專利無償向社會開放。 但翻看小罐茶的牌子官網上,至今仍保留著大師監制的介紹。
而就在今年年初,小罐茶關聯企業還曾申請注冊大師手工商標,但4月被駁回。 對于杜國楹的致歉,有聲音表示支持稱其勇于面對錯誤,但也有聲音對其表示質疑,稱是一種行銷式的自我反省。畢竟距離小罐茶的行銷風波已經以往多年。 而當下小罐茶正遭遇銷售下滑、接連關店的處境。
據界面新聞報導報道,在線上,小罐茶的業績較為平淡。其天貓店銷量最高前三的商品已售都呈現在2~3萬;而抖音官方旗艦店銷量最高的商品只有1萬已售。作為對比,八馬茶葉天貓旗艦店賣得最優良的商品已售呈現為7萬+。 根據瀟湘晨報報道,極海牌子監測資料呈現,小罐茶近90天新開33家門店,新關59家;
門店總數由2025年12月的1002家下滑到眼下的626家。按此計算,小罐茶在半年內關閉了376家門店。 行銷鬼才是貼在杜國楹難以撕去的標簽,成于行銷,敗于行銷。 從背背佳到好記星到E人E本,再到8848鈦合金智慧型手機,以及小罐茶。看似毫不相關的五個範圍,背后都是一個人的身影,行銷鬼才杜國楹。
早在人均月工資僅有175元的1998年,定價高達300元的背背佳一經上市便遭到瘋搶,三個月賣出了3000萬,全年實現了4個億業績額,一舉將年僅25歲的杜國楹推向了億萬富翁的高位。
背背佳成為了早年靠著行銷出圈的代表作,通過在報紙電臺上鋪設宣傳,宣揚科普駝背對青少年身體發育的負面衝擊,掏空了消費者的錢包。 那時的杜國楹曾高調發言稱:這時,我認為行銷無所不能,成為一個典型的、徹頭徹尾的行銷主義者。
緊隨其后,杜國楹又做了一款轎姿內衣,請來當紅韓國女生團隊合Baby Vox做代言,但這次并未能復制背背佳的成功。 緊然後,杜國楹的生財之路一路滑坡。市面上專家開始對背背佳的功效執行公開質疑。背背佳對糾正駝背無效,或許延誤病情。
根據珠江時報報道,2025年,背背佳就已陷入涉嫌虛假廣告、誤導消費者、商品功效受專家質疑等輿論風波。 杜國楹也由於接連失敗,欠下了4600萬外債。不過,非常快另一個風口賽道接踵而至,在中國加入WTO之后,掀起了一股英語研習熱潮,也帶動了相關研習商品的暢銷。
杜國楹順勢做了一個名為好記星掌上個人電腦,以五維記憶法為噱頭,延續過去的行銷戰略,通過在報紙瘋狂鋪設宣傳,再次俘獲了一批望子成龍的消費者。 從武漢業界小試牛刀開始,非常快好記星便將業界鋪設到了全國,并請來那時風靡中國的外國友人大山作為代言人。2025年,好記星業績額直接突破2億元;
到2025年,累計業績達32億元。 但好景不長,非常快好記星的負面新聞報導開始流傳,包括從未取得相關教材出版機構的合作資質,以及五維記憶法效果存疑等。并遭央媒痛批,《人民日報》發文怒斥《好記星,你在糊弄誰?》。
隨之而來的是銷量下滑,銷售負成長,為了挽回局勢,2025年,杜國楹將好記星賣給了橡果國際,自己以橡果國際副總裁的身份也加入其中。
但生來好折騰的杜國楹并不甘于給人打工,兩年后,他再次卷土重來,收購了名人堂個人電腦,推出了E人E本電子記事本,瞄準商業精英群體,主打商業範圍的原筆跡簽批機能,請來了馮小剛、葛優做商品形象代言人,并植入了馮小剛執導的影片《私人訂制》。 2025年,E人E本業績額突破16億元;
2025年,E人E本業界份額穩居中國業界其次位,盈利超過1.6億。 但非常快,E人E本主打的個性簽名、親筆信、簽合同等機能遭到非議。
2025年,南方網報道《E人E本涉嫌虛假廣告個人電腦簽名或不被法規認可》,指E人 E本宣傳詞個性簽名、親筆信、簽合同、移動審批等,無論商業出差,還是國外旅遊,E人E本永無鍵盤之憂,讓移動商業隨時隨地是虛假廣告。 終於,E人E本在2025年以14億作價賣給清華同方收局。
兩年后,杜國楹再次出山,宣布正式進入智慧型手機業界,推出售價高達9999元-25888元的8848鈦金智慧型手機,依然瞄準商業人士。 當年的電視臺宣傳被8848席卷。頂峰的目的,鈦金的氣概,真皮的情懷,讓我們向成功的人生致敬,8848鈦金智慧型手機……形成了魔音繞耳之勢。
資料呈現,8848首先年 賣了10萬部,其次年業績總額高達7億元,兩年累計銷量達24.8萬部。但隨之而來的是口碑下滑,有使用者表示8848鈦金智慧型手機機身很重、外觀很土、系統很卡、耗電很快等。
2025年 12月23日,消費者協會認定8848智慧型手機鈦金智慧型手機網絡廣告和商品實際材料存在描述不一致的現象,屬虛假廣告。 回顧行銷鬼才杜國楹的前四次創業經歷,都離不開針對目的人群販賣焦慮、指出方案、瘋狂行銷的公式。但屢次創業屢次被質疑,他的行銷方 式論正在逐步失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罐茶刊登會前夕,杜國楹曾于頗具爭議的司馬南執行了一場現場直播對話,就茶企行業亂象執行了探討。事情源于近期,廣東嚴查天價茶、知名博主B太打假西湖龍井、知名新聞界人司馬南公開質疑茶行業存在產地造假和年份造假等現象,引發了普遍的社會關注和熱議。
6月17日,知名博主superB太通過視頻形式,曝光了杭州西湖龍井茶葉產區存在的業界亂象。B太刊登視頻稱,自己被杭州景點司機拉去西湖龍井產區購買茶葉,購買的3880元一斤的西湖龍井不知真假。他還從商戶口中得知,拉客購買茶葉,司機將提成50%。
隨后杭州市業界監督經營局西湖風景名勝區分局刊登狀況通報,稱該商鋪的確涉嫌虛假廣告,案件正在進一步查辦中。 而后司馬南刊登視頻并公開邀請杜國楹與其執行現場直播對話。
在這場現場直播中,司馬南將茶葉做成投資商品的金融茶,打著高收益旗號,既對茶葉業界的正常業績管理導致擾亂,與此同時也對普通群眾的家庭資產帶來損傷。不只如此,茶葉業界存在虛報產地的現象。 司馬南的這一質疑,揭示了茶葉業界上潛在的誠信危機。
司馬南還質疑許多茶企在年份茶上的造假行為,覺得大量年份茶并非實際年份。這一指控引發了消費者對茶葉年份準確性的擔心。 該場現場直播中,杜國楹回應稱,除金融茶外,現階段茶行業亂象首要集中在年份造假、產地造假、安全造假三大方面。
他給出了小罐茶的處理方案,稱小罐茶率先將公證模式引入茶行業,對茶葉的采摘、運落敗、工廠內分裝等環節全程監控并邀請權威公證機構監督,保證了茶葉產地、年份和製造可溯源。
為保證茶葉制作品質,小罐茶自創立之初便聯手非遺制茶技藝傳承人,在傳承經典製程基石上,以統一包裝、統一品級、統一價錢、統一規格的方法,為消費者創建了好茶認知和選擇基準。 在隨后的刊登會上,杜國楹邀請公證處公證自己的茶葉溯源體系,并宣布要更多的茶企站出來,與茶葉亂象劃清界限。
二人的合體現場直播則引發了市場人士的再次質疑,有聲音稱杜國楹的這一做法有蹭司馬南流量的嫌疑。也有業內人士研究覺得,與司馬南合體現場直播相當于讓走高端路線的小罐茶,直接站在不少民營公司家和中產的對立面,而這些人正是以往小罐茶的受眾。
在消費業界廣泛追求性價比的當下,消費者們廣泛祛魅各種行銷手段,6000一斤的茶葉面臨的業界挑戰可見一斑。 顯然,杜國楹也嗅到了危機。近日,他宣布將大力演變平價商品線小罐茶園,被視作將成長期望寄托在平價商品上。2025年,小罐茶企業曾推出平價子牌子茶幾味,定位為國民生活茶。
現階段,平價簡裝商品是小罐茶官方旗艦店銷量支柱,但差異價位商品不同不明。 當下擺在杜國楹面前的選擇,是繼續升級行銷戰略,還是低調求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