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國家金融監督經營總局重慶監管局公示批復,核準趙衛星重慶富民銀行業股票有限企業董事和行長任職資格。 公開數據呈現,趙衛星,?1975年生,?上海財經大專院校應用景氣學碩士,擁有20余年的銀行業經營和互聯網金融經驗。趙衛星曾在經典銀行業深耕逾10年,在多家銀行業負責零售、?小微和企業業務;
后陸續供職于螞蟻金服、網商銀行業、新網銀行業、小米金融、華林券商等機構。 趙衛星是富民銀行業第四任行長。?該行首任行長為閔路浩,?曾任中國小額借款企業協會會長;?其次任行長為孫中東,?他原本是上海華瑞銀行業副行長;
?第三任行長是楚龍春,?曾任中國人民銀行業重慶營業經營部巡視員,?在2025年3月被核準為富民銀行業行長。 富民銀行業成立于2025年8月,是經原銀監會常態化審批成立的首先家民營銀行業,也是中西部首家獲批開業的民營銀行業,由瀚華金控、宗申產業集團等本地民營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注冊資本為30億元。
其中,港股上市企業瀚華金控持股30%,為該 行首先大股東;宗申產業集團、福安藥業分列其次、第三大股東,分別持股28%、19%。 根據該行刊登的2025年銷售簡報,截止2025年末,該行財產規模突破600億大關,達604.18億元,同比成長10.10%。
銷售方面也實現收入凈利雙增的局面,2025年該行實現營業營收20.26億元,同比成長2.86%;凈盈利4.億元,同比成長22.77%。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4月,富民銀行業在官網刊登了擬任行長趙衛星的署名文章《構建產融生態 打造金融服務實體新質製造力——富民銀行業開啟數字金融創新新篇章》,其中提到富民銀行業在最新升級的策略中指出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產融生態銀行業愿景,以數智+普惠優勢構建金融服務平臺,支持科技型中小微公司增長壯大,不斷
助力新質製造力演 變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7月7日,在出席行業活動時,趙衛星談及當前中小銀行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趙衛星表示,中小銀行業整體顯示量多質弱分化的特征,突出展示為:規模增速放緩、財產債務結構不甚合情合理、息差顯著收窄、中收相對較低、危險抵補能力待提升、數字化基石及人才球隊待加強、價值創造能力下滑等方面。
結合中小銀行業的演變情況和對業界的觀察思考,趙衛星用破局而立,向新而行來形容中小銀行業的演變戰略。他覺得,中小銀行業要摒棄速度情結,實現從規模驅動到結構驅動再到價值驅動。
在管理戰略上,趙衛星指出三大提議: 對于中小銀行業來說,不要幻想能做所有的業務,需要果斷執行策略放棄,僅理財那些能夠帶來價值產出,且具備能夠規模化、集中化運營潛力的業務。對于那些業界前景不好、顧客潛力不足、危險隱患較大、利潤能力不佳的業務要果斷退出,聚焦重點創建優勢。
中小銀行業要深化向以往的開銷投入要效益的意識,在策略聚焦的中心思路下,從業務價值創造鏈條角度出發,在商品開發、商業拓展、顧客行銷、系統建設、危險識別及經營、顧客運營等方面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并從單一主體的開銷投入思維轉向平臺+伙伴思維,各伙伴共創盈利、共享盈利,讓以往的固定投入轉變為變動的收益共享。
今天的競爭不再是公司與公司間的競爭,而是平臺和平臺之間的競爭,生態和生態之間的競爭。對于中小銀行業而言,生態圈建設是改善獲客模式、高效融合資源的重要模式,也是策略落地發力 的首要範圍。
構建生態圈模式下的服務可將 顧客、股東、合作伙伴、三方平臺、政府等多方參與主體聚合,聚焦特定場景,重構服務模式和鏈條,實現資源高效融合與配置。
中小銀行業要善于鏈接各類合作伙伴,主動發揮推動者聚合者作用,聯合政府、中心公司、B2B平臺、金融科技企業、行業協會、外部三方機構等主體,合作共建生 態圈,讓各方深度融入生態圈,實現金融與非金融交互,進而能夠更加便捷地為顧客供給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