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遼、金、元期間的著名畫家(上)
遼、金、元都是以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吸收漢族地主加入的政權,在其發展過程中連續不斷接納漢族進步文化及典章制度,逐漸完工由奴婢制向封建制的過渡。各族文化相互混合,在藝術上有的帶有民族的場所色彩。有的在中原傳統根基上承繼發展。
1遼、金著名畫家
遼自太祖耶律阿保機開國即珍視繪畫之事。他的長子東丹王耶律倍便是一位知名的畫家。耶律倍(公元899年-936年),字圖欲,他是一個知樂律,精醫藥,又工遼、華文章的畫家,善畫契丹貴族生活及鞍馬,頗負盛名。
五代后唐時投奔后唐明宗,被賜名為李贊華。傳世作品有《射騎圖》,畫一馬及一攜弓持箭的騎士。人馬均炯炯有神,顯示了極強的寫實功力。
契丹族畫家胡瓌善畫本族騎射游牧生活。北宋《宣和畫譜》收錄他的作品65件,現存長卷《卓歇圖》,生動地描畫了契丹部落酋長狩獵休憩的場面。畫中穹廬什器描畫細致真切,馬匹駱駝勁健有力,富有生意。其子胡虔承其父衣缽,所繪亦為契丹民族游牧生活。《宣和畫譜》著錄其作品44件,惜已無存。
遼代墓室壁畫,較為突出地體現了契丹繪畫的民族特台灣運彩賽事專家分析色。受華文化的陰礙,契丹貴族營建大型墓室并繪制壁畫,企圖維持生前的顯赫身份和享樂生活。今遼墓壁畫發明有多處,如遼寧白塔子之北的慶陵、內蒙古庫倫旗一號遼墓、法庫葉茂臺遼墓以及張家口宣化和北京永定門外西馬場遼墓等,慶陵是遼興宗耶律宗真的墓葬,墓內甬道及主室均繪有壁畫,最突出的是主室四壁所畫的《四季山水圖》。畫中崇山峻嶺、花卉樹木、飛禽群鹿,一派寬廣的北方景象,對契丹族在差異季候狩獵生活的環境做了生動的描寫,顯示了畫家對天然的認識和精湛的技能。庫倫旗一號墓則以其規模弘大的出行圖和歸來圖著稱,墓道兩壁滿繪浩蕩的車馬儀仗行列,隊伍十分壯觀,除契丹族跟班外,還繪有漢族官員,顯示了墓主人生前的顯赫身份。人物之間顧盼傳神,布置有序,運筆勾線流通有力。
在某些遼墓中,不僅有壁畫,同時還發明有卷軸畫。遼寧法庫縣葉茂臺一座遼墓中出土了兩件絹本畫軸《深山會棋圖》和《竹雀雙兔圖》。前者以水墨間青綠設色畫深山松林樓閣,山下有高士攜杖而行,童仆負琴隨行于后。作品表現了山中隱居的書生的閑適生活。后者以勾勒重彩描畫竹雀兔的形象,構圖平衡對稱,動植物的描畫富有裝飾性,風格獨特,它很可能是契丹一位民間畫師的創作。
金代繪畫較之遼代更為隆盛,很多帝運彩分析 足球室貴胄吸取漢族經書詞賦,玩賞書畫,漸成風氣。金朝士大夫中有不少畫家師法北宋蘇軾、文同、米芾等人,多擅長山水墨竹,此中最有功績者是王庭筠。
王庭筠(1156年-1202年),字子端,號黃華老人,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進士。王庭筠能詩善書,繪畫長于山水、枯木竹石,從其傳世作品《幽竹枯槎圖》中可見其書畫風采。畫中以水墨作枯樹一株、竹一枝,筆法蒼辣,與北宋蘇軾《枯木竹石圖》一脈相通。
武元直(生卒不詳),字善夫,金明昌(1190年-1196年)時名士,能畫。傳有作品《赤壁圖》,以全景山水表現赤壁壯美景色,畫中江流有聲,斷岸千尺,一小舟漂蕩江中,正是蘇軾《赤壁懷古》的意境。
2元代山水畫
元代山水畫孤峰突起,成果卓著,成為畫壇主流。元初山水畫家以趙孟頫為典型,另有還有錢選、高克恭等。
趙孟頫(1256年-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出身宋朝宗室。元世祖忽必烈在平定江南后,為鞏固和加強政治統治,搜羅南邊有陰礙、有才學的士大夫,趙孟頫被薦入京授官,由兵部郎中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際五朝,名滿四海”,深得元世祖和元仁宗的寵遇,在政治上頗為顯赫。然而因是以宋室入元,又多受統治集團中人的猜疑,時人對他也頗多微詞,故一直在內疚與矛盾中渡過。在藝術方面,趙孟頫是開一代風尚的人物。他通曉音樂,精于鑒定,詩文亦佳,尤其是書法與繪畫,造詣很高,陰礙深遠,為元代畫壇的首腦人物。
趙孟頫繪畫功力深厚,人物、鞍馬、山水、花鳥、竹石無所不能,水墨、青綠、工筆、寫意諸體兼備。提倡”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實際上他是反對南宋威力彩中獎方式規則以來院畫過分追求形似和纖巧的畫風,提倡承繼唐與北宋繪畫,珍視百家樂 對子 機率神韻,追求清雅樸實的畫風。此外,他還力倡書法入畫,在《秀石疏林圖》后曾自題詩云:”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原來同。”他的這些觀點對那時和后世都產生了很大的陰礙。
趙孟頫的傳世作品極多。他的人物畫有唐代人物的造型和筆法古拙的特點,如《浴馬圖》、《紅衣羅漢圖》等。他的山水畫風格多樣,《鵲華秋色圖》以墨筆淺降為主,略施青綠,描畫了濟南郊野鵲山和華不注山景色。兩山遙遙相對,中間平原洲渚,紅樹蘆荻,以及茅屋舟罟,行人往來。造型與用筆古拙,畫法雖仿董源,卻有創造之意。《水村圖》則為水墨畫,繪江蘇淞江之南,分湖之東一帶景色。筆法由董源變化而來,多采披麻皴,以淡墨暈染,濃墨點苔,其韻味含蓄而豐富,意境清曠蒼秀。另有,趙孟頫也繪有承繼隋唐青綠法的《江村漁樂圖》、《幼輿丘壑圖》等,格調古拙。他的竹石畫有《秀石疏林圖》、《古木竹石圖》等,均以書法代畫法,隨手揮寫,盡露真情,勃郁有氣憤,是蘇軾、文同以來書生畫家題材和技能的直接承繼和發揚。
趙孟頫的社會身份和藝術造詣使他成為元代畫壇的首腦人物,許多畫家與他都有師友關系。他的老婆管道昇、兒子趙雍、孫趙麟等也以善繪畫名于一時。趙孟頫的繪畫實踐和藝術主張會合體現了元代書生畫在承繼宋畫根基上的新發展,對那時和后世繪畫均產生巨大陰礙。
趙孟頫的同鄉和朋友錢選(1239年-130威力彩如何領獎1年)也是元初知名的畫家,但他在政治觀點和處世立場上卻與趙孟頫完全差異。錢選在宋時為鄉貢進士,但他入元不仕,隱居一生。他善畫人物、山水、花草,作畫講求有”士氣”。他的作品內容多描寫田園隱居生活,清麗古拙,富有裝飾趣味。傳世作品有《浮玉山居圖》、《白蓮圖》、《秋瓜圖》等。
高克恭(1248年-1320年)是一位學識深厚的少數民族畫家,字彥敬,號房山,祖籍西域,屬色目人。他善畫山水墨竹。山水別開生面,無論水墨淋漓的云山還是青綠粗重的秀嶺,均混合了米氏云山與董、巨皴染,從而形成了渾穆秀潤的獨特風格,在元初與趙孟頫、錢選并驅。傳世作品有《春山晴雨圖》、《云橫秀嶺圖》、《云山》、《雨竹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