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寧再次因逆勢赴港買樓的消息,引來普遍關注。 12月10日,李寧刊登公告稱,擬斥資22.08億港元收購一棟物業財產,并將物業的一局部用作企業在香港的總部,從而發掘香港業務的潛力及拓展國際業務。 而要知道今年以來,香港樓市持續下跌,此消息一出,資本業界質疑聲持續,隨之而來的是李寧股價的再次暴跌。
12月11日,李寧股價收跌13.71%至18.30港元股,創年內新低,當日市值為480億港元,相較于年初股價已下滑超7成。 今年以來,李寧的股價一路下滑。早在10月底,李寧剛剛由於刊登的第三季度運營報告銷售不佳,造成其股價在次日大跌20.7%,跌去了165億港元市值。
以年初的65.22港元股算起,截至12月15日收盤,李寧報收19港元股,相較于至今已跌去71%,市值虧損1200億港元。相較于2025年9月的歷史最高點已下跌超8成,市值蒸發超2100億港元。 作為國產體育牌子曾經的老大哥,一路走來李寧遭遇了諸多坎坷,如今年過34歲的李寧再次迎來了它的中年危機。
在理財者電話會上,李寧企業經營層指出了全新的五年目的,將來5年李寧集團要實現雙位數年復合成長,在2028年達到500億元營收規模。 2025年,李寧集團全年營業額為258.03億元,在高成長預期下,李寧香港及海外業務成為新增量,并被寄予厚望。
在內地業務成長乏力下,李寧學起了安踏,通過買買買豐富自身商品矩陣,先后收購了香港本土牌子堡獅龍的控股權、意大利奢華牌子Amedeo Testoni、英國百年鞋履牌子Clarks。但在收購這些牌子后,李寧尚未能達到被安踏收購的FILA后,演變成為其次成長曲線的效果。
不過,Clarks的加入實力拉動了李寧首先大股東非凡領越的股價,但與李寧關聯并不大。今年上半年,非凡領越營收達54.44億港元,同比大漲627.03%;毛利達24.91億港元,去年同期僅為2.45億港元。非凡範圍總部位于香港,是李寧的首先大股東,持有李寧企業2.71億股,占比10.3%。
李寧香港買樓也被看作是加碼牌子國際化擴張策略的重要一環。去年年底至今,李 寧先后在香港開出了四家門店,分別位于香港尖沙咀、屯門、荃灣、大圍,其中尖沙咀店為李寧旗艦店。 在此次收購前后,李寧多次著重買樓動作源于其對香港及海外業界的擴張市場需求,但資本擅長用腳投票。
在其披露花費22億港元買樓的消息后,次日李寧股價迎來了顯著跳水,開盤后跌幅一度超過15%,創年內股價最低。 實際上,李寧賬上的現金流充裕,此次花費22億港元買樓,約占資金的11%。
財報呈現,截至2025年年中,李寧賬面法幣資金和短期銀行業儲蓄為89.49億元,長期銀行業儲蓄102.76億元,兩者合計190億元,占總財產的56%,而企業有息債務更是長年為零。 但李寧的主營業務成長疲軟,以及理財購屋與主營業務的偏離,是理財者們廣泛看空李寧的理由。
根據李寧刊登的公告,此次通過間接全資附屬企業High Match Limited,收購的是位于港股的恒基地產旗下一家首要從事物業理財的企業,該企業為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李兆基家族旗下公司,首要財產就是一棟包括22層商務辦公空間及兩層零售區域的樓宇。
這棟樓宇的理財價值存疑,今年下半年以來,香港樓市持續走低,有人質疑稱即便李寧此舉意在低價炒房,但也不排除抄在半山腰的或許性,更何況該建案在2025年與2025年分別損失0.17億與0.8億港元,并不被看好。
再者,根據李寧集團對外說明稱,香港業界是李寧走向全球化的策略要地,根據規劃,香港業界是其探索海外業界的排頭兵,在香港設立總部,亦有利于吸引和培養更多經營、設計、業界行銷等要點範圍的國際化人才。不過,在公告中李寧只是提到該建案的一局部將用作集團位于香港的總部,卻沒有給出具體比例。
創立于1990年,2025年憑借著一切皆有或許口號,李寧一炮而紅,此后借助 2025年北京奧運會的不斷加熱,李寧順勢坐上了國產體育牌子一哥地位,市值達到66.9億元,達到2025年市值的七倍,市占率一度超越了阿迪達斯。
隨著奧運熱的降溫,特步、安踏為代表的新國貨牌子的崛起,李寧再次走向下坡路,2025年至2025年,李寧收入規模從94. 79億元下跌至52.18億元。 為了挽回業界,創始人李寧在2025年重新出山。 2025年,李寧迎來全新的分水嶺。
當年,李寧帶著頗具中國特色的悟道、珀之心悟空胭脂念等多個主題服飾,亮相2025年紐約秋冬時裝周,成為首個登上紐約時裝周T臺的中國體育衣服牌子,并將國潮帶向了世界舞臺。據統計,這場走秀結束的四天內,#中國李寧#微博話題閱讀量達7800萬。
番茄炒蛋衣服、虎鶴雙形衛衣、悟道2-Ace等秀場同款天貓上線一分鐘售罄。 隨后,李寧邀請了風頭正盛的說唱歌手G人工智慧周延擔任牌子代言人,將紅極一時的說唱元素帶入了李寧的國潮系列服飾設計中,吸引了更多年輕消費者關注。 自2025年開始,李寧銷售一路飆升。
根據李寧過往年報資料呈現,2025年李寧營業營收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5.11億元,同比增速達18.45%;同期的歸母凈盈利分別為7.15億元,增速達38.84%。此后的四年,李寧收入連年攀升。
2025年至2025年,李寧的營業營收分別達到了138.7億元、144.57億元、225.72億元、258.03億元,增速分別為31.95%、4.23%、56.13%、14.31%;
同期的歸母凈盈利分別為14.99億元、16.98億元、40.11億元、40.64億元,增速分別為1.59%、13.3%、136.15%、1.32%。 李寧主打的是單牌子、多品類、多通路戰略。行情優良的時候中國李寧把李寧的牌子高度增加了不少。
但隨著國潮帶來的沖動消費情緒逐步回歸理性,李寧的銷售也跟著下滑,其中緣由是李寧過度依賴國潮系列商品。 不過伴隨著國潮熱潮的淡化,價錢虛高、涉嫌抄襲等輿論話題也頻繁成為了刺痛消費者的尖刀。2025年,李寧因秀款某款商品涉嫌偽日,引起了巨大爭議,雖然是誤會一場,但依舊給李寧帶來了不小的心理壓力。
近兩年來,李寧銷售下滑潮流明顯。2025年是分水嶺,這一年李寧的凈盈利成長開始止步不前,顯示增收不增利情況。在2025年,李寧銷售下滑潮流更為明顯,據其2025年中報呈現,2025年上半年李寧收入約為140.19億元,同比成長12.98%;歸母凈盈利約21.21億元,同比減少3.11%。
在吃到國潮的紅利之后,李寧開始向高端化進軍,推出高端輕奢牌子李寧1990以獲取更多牌子溢 價。價錢定在800-5000元之間,一件大衣4599元,直逼奢侈品。2025年,李寧,在恒隆廣場、萬象城、SKP等一線、新一線的中心商圈開設了24家直營門店。 但對于高端化牌子,消費者似乎并不買單。
2025年年報呈現,現階段李寧1990的門店 數量僅為16家。從天貓旗艦店數量來看,即便請來流量藝人肖戰代言, 李寧 1990 的銷量整體較低,多款肖戰同款單品銷量僅達到了100+。
與高端化形成反向對比的是,今年以來李寧為了減少積壓存貨,瘋狂通過打折推廣活動的方法清庫存,但即便如此,依舊未能緩解其庫存心理壓力。據2025年中報呈現,企業的存貨約21.2億元,同比成長7.25%;平均存貨周轉天數由2025年的55天上升至57天,貨品積壓難題懸而未決。
而同一時期,友商安踏也執行了打折推廣活動,但其上半年存貨降幅高達點23.7%。 在小紅書等社交新聞界上,有不少網友吐槽稱,在奧特萊斯中國李寧實體店買到的優惠鞋,比在網上以及其他線下門店的價錢貴出200元。現在各個實體店價錢都千差萬別了,這樣誰還敢去中國李寧的實體店買東西。
李寧的收入消息來源中,有近半數是依靠經銷商達成的。在2025年李寧的通路營收占比之中,直營、經銷商,以及電商通路,分別占比為20.7%、48.5%、29%。 財報資料呈現,今年三季度,李寧各通路的增速進一步放緩。
線下通路僅同比實現高單位數成長,其中直營通路錄得20%至30%低段位成長,批發通路錄得低單位數成長;線上通路則同比低單位數下降。 而據接近李寧的人士表示,今年三季度李寧的竄貨難題明顯。
在線上線下、經銷商和直營店一起打折清庫存的與此同時,庫存心理壓力更大的經銷商勢必會以回收現金流為主導,選擇在多個線上電商平臺通路執行甩賣,一度導致亂價。另外,李寧個別事業部商品的出貨優惠并不統一,價錢管控也不嚴格。 而打折清庫存也給李寧的盈利率導致了一定負面沖擊。
財報呈現,今年上半年,李寧的毛利息率同比下滑了1.2%至48.8%,凈利息率下滑至15.1%,去年同期為17.6%,管理盈利率則下滑了3.6%至17.7%。 在半年報中,李寧將毛利息率下滑歸因于提高了線上通路和零售終端的優惠力度、DTC通路占比下降以及存貨計提提高的衝擊。
吞噬公司盈利的,還有李寧高額的行銷費用。 在行銷宣發上,李寧不遺余力。邀請藝人代言、網紅KOL推廣、贊助綜藝,李寧的宣傳及業界推廣費用一路從2025年的17.79億元,增至2025年的22.79億元,同比成長了28%,甚至超過了2025年收入增速。
而同時,李寧的分析及商品研發費用卻遠低于其行銷費用,2025年至2025年,李寧開發費用分別為3.23億元、4.25億元、5.34億元。在同行業中開發費用的收入占比也不及耐克、阿迪達斯幾家,接近10%的比例,李寧在2025年至2025年的開發收入占比分別為2.2%、1.8%、2.1%。
2025年中報資料呈現,今年上半年李寧的開發費用約2.91億元,同比成長21.76%,約占收入的比例為2.1%。同期,安踏運動、特步國際的比例分別為2.3%、2.7%。 也所以,李寧被扣上了重行銷、輕開發的帽子。在社交新聞界上,我把李寧當國貨,李寧拿我當冤大頭已經形成熱梗傳播。
在小紅書等社交新聞界上,也不少使用者發文吐槽李寧商品的質量難題,多數矛頭指向了李寧的鞋類,也是當前給李寧貢獻過半收入的商品。2025年,李寧修正了商品結構,鞋類收益達到了134.79億元,占總營收的52.2%。 李寧的鞋越賣越貴,不少年輕使用者感嘆稱,一方面是近年來炒鞋熱刮向了國產體育鞋牌子。
此前,李寧天價鞋一事曾引發了普遍關注,一雙發售價僅為1499元的李寧韋德之道4全藝人銀白款球鞋,在得物APP上的售價高達48889元,溢價高出32倍多。 另一層面,李寧旗下的跑鞋隨著版次迭代,價錢的確連年攀升。
比如李寧在2025年推出的超輕15,當年售價為499元,到了2025年超輕20系列漲價到599元,而李寧烈駿系列跑鞋三年漲幅達到400元,一路從2025年的699元,迭代到2025年烈駿7pro的19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來,李寧多次由於太貴而被吐槽上微博熱搜。
不少網友稱 ” 李寧太貴了,普通人根本買不起 “。” 李寧以前還挺大眾,現在真的離譜了。” 眼下,國產體育牌子競爭加劇,外資牌子耐克、阿迪紛紛打出了更親民的價錢執行降維打擊,安踏、361°、特步、鴻星爾克等更具性價比的國貨牌子,要比李寧更為下沉,內外夾擊下,將昔日的國潮首先體育牌子李寧逼向了墻角。
對于李寧來說,比斥巨資買樓加速國際化布局更關鍵的,是如何處理內部清庫存帶來的價錢管控混亂,以及迭代把控品質這些更貼近實際的難題。
